報告出爐,我國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19年5月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18)》對外公布況。從持續深化改革、保護知識產權、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3個方面介紹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
持續深化改革
2018年,優化整合了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職責,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了商標、專利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知識產權審查周期大幅縮短,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力度加大,專利代理行業準入放寬等。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實行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改革。同時,圍繞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鼓勵外商投資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深化改革,增強企業競爭力。
保護知識產權
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通過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健全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成本。目前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經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明確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商標法修改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了五倍以下。這樣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在國際上都是比較高的。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7,較上年提升5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優化營商環境
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多措并舉,大力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便利化水平。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平均20天減至8.5天內;在全國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破解“準入不準營”的問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目前以審批方式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占比不到1%。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居全球第3,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
2018年隨著一系列機構改革和制度的創新,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打擊不斷地加強,知識產權的侵權成本也在大幅度提高,營商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創新,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完善互聯網領域打擊侵權假冒執法聯動機制。努力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