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落地實施,監管將加速微商、代購行業的洗牌?
歷時5年之久才出臺的《電子商務法》(簡稱“電商法”),終于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電商法明確將微商、代購等新形式的網絡交易納入監管,對當前網絡消費熱點問題如售賣假貨、售賣三無產品、無照經營及刷單等行業亂象進行規范。這意味著中國電商行業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
電商法明確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定義,即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商法的出臺對代購和微商的影響最大,根據《電商法》規定,不管是微信朋友圈里賣貨,還是直播平臺上帶貨,甚至包括在淘寶天貓上的商家,都將被認定為電商經營者,《電商法》明確規定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沒有登記辦理營業執照的經營者將面臨最高1萬元的罰款,包括個人代購和微商。
據咕咕狗了解,近幾年我國微商行業從業人員數量迅猛增長。2014年,我國微商、代購從業人數為752萬人,到了2017年已經增至2018萬人。隨著代購行業的日漸壯大,也滋生了許多問題,諸如偷漏稅、假貨泛濫、個人信息泄露等,成為微商爆發式增長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消費糾紛層出不窮。電商法的出臺,為微商代購亂象開出了一劑“良方”。以后代購必須持有采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此外,銷售食品的還需辦理相關食品流通許可;沒有中文標簽的產品,未通過國家認證,也不能在網絡平臺銷售。
將海外代購納入經營者范疇后,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代購的利潤空間。不少消費者擔心,今后找代購買東西要掏更多的錢了。一些代購店鋪在年終清倉甩賣時,就透露了2019年要漲價的信號。電商法落地后,原本處于灰色地帶的個人海外代購將納入法律法規的監管中,微商、代購、電商賣家和電商企業紛紛重新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由于政策解讀比較模糊,為了規避風險,大部分代購選擇漲價應對未知風險,也有部分代購處于觀望狀態,還有部分代購注冊公司開始正規化運營。不管怎么說,隨著電商法的出臺,不僅提高了微商、代購行業的準入門檻,也將促使整個代購行業重新洗牌。
法立于上則俗成于下。電商法的出臺與實施,開啟了電商法治元年,也讓過去很多困擾人們的電商頑疾迎刃而解,雖然各方最為關注的稅收問題目前暫未有細則落實,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線上和線下零售將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新零售的大潮或將加速到來。
若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電商法的相關政策動態,可以持續關注咕咕狗資訊,咕咕狗作為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為廣大創業者提供公司注冊、公司變更、公司注銷以及代理記賬等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